2018-04-02 12:37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网
3月28日,上海松力生物正式发布以松力生物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平台技术产品“外科生物补片”临床试验结果以及平台技术新用途“高强度可再生人工韧带”最新专利。一匹生物医疗领域的“黑马”,因其极具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外科产品而备受瞩目。
松力生物董事长何红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能逐步取代传统的合成材料用于修补机体组织,该项平台技术的突破将在多个领域填补市场空白。
拳头产品接连问世
合成补片在临床上已经应用了二十多年,其因机械强度高、制造简便和使用方便而得以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合成补片材料不可吸收,补片植入后,长期存在于体内,会造成侵蚀、形成瘘管,引发感染、疼痛等不良反应,严重者需再次手术治疗。特别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45岁以下男性,合成补片可能导致不育。
而生物补片在长期安全性上优于合成材料补片,生物补片材料最终会被机体吸收,不会作为异物留下,避免了不可吸收材料带来的疼痛不适、慢性炎症、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
在两项国家863计划的资助下,历时十余年的研究,松力生物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平台技术的首个产品“外科生物补片”临床试验临床实验获得成功。
目前,由华东医院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松力外科生物补片已完成了172例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并已被证实产品安全有效。
何红兵告诉记者,最近刚刚完成的术后33个月随访显示,试验组(松力外科生物补片组)患者无一例复发,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库克公司百得塞组)复发2例,有效率为97.46%。
在得到这样的临床结果时,何红兵有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库克医疗比,松力外科生物补片的效果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此之外,松力生物的另一个重磅产品“高强度可再生人工韧带”专利已经公开,进入实审阶段。
在美国每年有30多万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我国这个数字更多,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可再生的韧带产品,医生主要取自体的韧带来修补。何红兵表示,这种方法对患者而言很痛苦,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为了修补一个创伤,又人为地制造了新的创伤。松力生物制成的膝关节前交叉人工韧带,突破了生物材料强度不足的技术瓶颈,适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重建。
据了解,该人工韧带预计上市后5年内,年销售可达20亿元。下一步,上海松力将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等行业专家一道,共同推进可再生人工韧带的临床试验。
研发之艰彰显创业初心
曾经,有投资人表示,何红兵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光芒,他对自己的事业有着非常大的热情,并能保持持续的专注。
江湖夜雨十年灯。十六年研发及创业路上的孤寂、困惑,谁又能看到?从2002年创立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到2008年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从当初20多人的团队到如今百人的规模,这一路走来,融资的困境、研发的艰辛,都没有打败这位外科医生出身的留学创业者。
谈及创业,何红兵深有感触:“解决临床问题的这种来自外科医生的源动力,和发掘市场潜力、寻找商业机会的这种企业家的源动力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推动着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90年代初,何红兵曾先后到奥地利、日本做访问学者。后来,抱着把优质和领先的生物材料产业化,帮助更多医生和患者的理想,何红兵回上海创业,并组建了一支精英团队。毕业于日本广岛大学的松力生物董事、副总经理赵松江就是其中之一。
正是这沉寂的十几年,何红兵带领企业,厚积薄发,啃下了生物医学领域的多个“硬骨头”。
何红兵带领研发团队,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速溶型猪血源纤维蛋白胶,还研发了具有组织重塑功能的超亲水性生物复合材料,采用该材料可以制成生物补片、生物韧带、生物血管、骨科修复材料等系列生物外科学产品。
医疗健康领域研发周期长、风险大,但是,一旦取得突破,就将给民众带来福祉,而这也正是何红兵和松力生物前行的动力。
上海松力生物是一家由归国留学人员创立的自主研发型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研发、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外科学产品。
上一篇:我国自主创新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 将助组织器官再生
下一篇:从自动控制专业学生到生物医学大家 中国最年轻院士给武汉高中生讲“跨界”